您的位置: 首页 > 最新资讯 > 热塑性聚氨酯TPU玻纤增强改性介绍 >

最新资讯

热塑性聚氨酯TPU玻纤增强改性介绍

 TPU具有较高的强度、弹性和拉断伸长率。若加入短纤维制成复合材料,就可将 TPU的高弹性与纤维的高刚性有机地结合起来,使复合材料不仅保持一定的弹性,而且显著提高模量,并可使复合材料制品具有高强度、高模量、耐高温、耐撕裂等特性。更重要的是,可采用传统的注射、挤出和压延等方法加工成型。

    近年来,国外对其结构与性能的关系进行了较多的研究,德国一些制造商已采用SF-TPU复合材料制造摩托车、汽车的零部件。

  研究经硅烷偶联剂处理的玻璃短纤维对TPU力学性能的影响。采用是邵尔A硬度为 85~90的聚酯型 TPU,添加0.5份(TPU为100份)硬脂酸作为润滑剂。炼胶工艺为:TPU在开炼机上塑炼2min,然后加入短纤维及硬脂酸,混炼4~6min,再将混炼均匀的混炼胶在炼塑机的冷辊上以一定的辊距(辊距为0.5mm)和一定的挡板宽度一次出片,并叠合成厚度为2mm的胶片,在180℃下模压6min,并迅速冷压3min,沿压延方向及垂直于压延方向在胶片上冲切试样。

 研究结果表明,玻璃短纤维-TPU复合材料在进行混炼时,纤维会断裂,且随着纤维长度的增大,短纤维长度的分散性提高,平均长度与初始长度差值增大;随着短纤维用量的增大,复合材料刚性明显增加,应力-应变曲线从典型的黏弹性曲线逐渐变为弹性特性曲线;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在短纤维用量为11 份时最低,超过此用量(在 67 份范围内)则随短纤维用量的增大而增大;复合材料的纵向撕裂强度随短纤维用量的增大而增大,而横向撕裂强度则在短纤维用量低于43份时随短纤维用量的增大而减小,之后有所回升,横向撕裂强度远低于纵向撕裂强度,表现出明显的各向异性。

    将玻璃短纤维(SGF)加入到TPU中,采用注塑成型的方法制备TPU/SGF复合材料,结果显示,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和磨耗率随SGF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,当SGF的填充料为40%(质量分数)时达到最低值。在用作汽车如保险杠之类的材料时,玻纤增强TPU要求高的抗冲击性能。

 随着玻纤含量的增加和邵尔硬度的提高,玻纤增强TPU的冲击强度下降,在低

温条件下尤为明显,所以正确选择玻纤含量和硬度大小是获得高抗冲玻纤增强TPU的关键。

    研究短芳纶纤维增强TPU复合材料,纤维含量在0~30%之间。短芳纶纤维在布氏混合器中、180℃条件下熔融共混制得复合材料。形态研究表明,熔融加工过程使短纤维出现严重的轴向劈开、再纤维化以及断裂现象。TPU/短纤维复合材料的密度随纤维含量的增加而变大、拉伸强度在纤维含量为20%以上时增加,但同时拉断伸长率降低;纤维的存在明显增大了TPU的表观熔体黏度,这种现象在低剪切速率时更明显;短纤维降低了TPU的耐磨性。

    申明:文章内容援引自相关文献及网络资料,基于知识分享,不作商业用途!


返回顶部